若孩子对环境里的某一事物特征非常专注且不停地观察、重复、实践,直至他完全满足才停下来时,他可能正处于儿童敏感期。为什么要关注儿童敏感期?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?敏感期教育与普通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呢? ![]() 什么是儿童敏感期
当一个孩子对环境里的某一事物特征非常专注且不停地观察、重复、实践,直至他完全满足才停下来时,他可能正处于儿童敏感期。在敏感期中,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内在的生命力的驱动使然,只有成功地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,他们的心智才能一步步发展、提升。通常,儿童敏感期发生在孩子0—6岁时。
为什么要关注儿童敏感期
0到6岁的儿童正处于敏感期,在这期间,如果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正确的引导,他们将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。6岁之后到12岁之前,在敏感期未能得到较好发展的小朋友也还可以迎头赶上,但这个前提是有一个温暖、自在的环境。可是,6-12岁的孩子常常为学业所累,而且家长有时甚至还不尊重他们。在这种情况下,敏感期的特点便无法表现出来,家长们也毫无察觉,不知道“敏感期”的存在。
![]() 儿童敏感期要注意什么
1.把孩子看作有能力的个体:家长应该把孩子看做一个个体,尊重他们的自然生长规律。儿童生来便拥有学习的能力,会不停地自我完善。
2.留心敏感期的出现:敏感期的出现时间因人而异,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孩子,了解他们的特征和内在生命力。
3.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:如果发现小朋友进入了某个敏感期,应该为他布置相应的、有利于他成长的环境。
4.鼓励孩子积极探索、勇敢尝试:尊重并信任孩子,这样他会更有信心去探索、尝试。
5.适时帮助不乱干预:孩童陷入对某一种事物的热情中时,不要随意干预。当然,必要的时候你也应该给予帮助和教导。
儿童敏感期的教育重点
1.敏感期也会迸发一种动力,它推动小朋友们高效地学习,掌握技能。若内在的生命力受到阻碍,就很容易错过最佳学习时机。有效利用敏感期的特点来促进孩子成长,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2.进行敏感期教育。蒙氏教育遵循儿童敏感期的规律,因材施教,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,可以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内在需求。该教育对孩子的独立性、创造性以及自律性的培养极有帮助,比普通教育更能给孩子打好基础。
3.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,由于受到身体内的动力的驱使,心智进入了发展的关键阶段。家长有必要理解、尊重孩子的变化和表现,并给予适当的协助,这对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极其有益。父母应该抓住这宝贵的机会。
![]() 敏感期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
1.早教观念:蒙氏教育提倡以自我兴趣为动力的主动、自由学习;普通教育偏向于传授知识、训练技能,却忽视了孩子的个性。
2.教学中心:敏感期教育的中心是儿童。教师以儿童的内在生命力为依据,引导幼儿去了解万事万物,并鼓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,探索规律;普通教育的中心是老师,上课时大部分时间是教,孩子们只能被动接受,缺少自我主动学习。
3.班组编制:该教育会让年龄不一的小朋友们一起上课,促进共同发展;普通教育按年龄分班,班级里的孩子多为同龄人。
4.上课形式:敏感期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,可以满足儿童的不同内在需求;普通教育提供统一的学习环境,较少选择。
5.上课内容:敏感期教育可以同时学不同的东西,学习的速度也没有固定要求;普通教育同一时间只能学习同一样东西。
6.时间要求:敏感期教育应允孩子用较长的时间来进行专注的研究;普通教育已经把学习时间固定下来,灵活性很小。
7.学习途径:敏感期教育让孩子们直接接触外界,借助丰富的教具和多样的方法,让每一个儿童有所收获,通过感官学习到知识;传统教育的教学工具单一简陋,学生主要通过老师讲课来汲取知识,很少有感官体悟。
声明:本站大部分内容是作者原创,少部分收集于互联网供大家一起学习,原版权很多不明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,谢谢! |